【健康科普】绳梯穿刺—守护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的最佳穿刺方式
2024-12-27 09:10文化宣传科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通路,对于保证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至关重要,也被称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规律的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一般是每周三次。自体内瘘的患者,每周要进行2-3次穿刺,每次两针,每年进行大约216-308次穿刺。每次穿刺都是对瘘管的一次创伤,两次治疗的间隔时间,并不足以让穿刺点完全修复,久而久之,血管壁会因反复穿刺发生瘤样扩张。这些瘤样扩张最终可能会形成狭窄、血栓、感染、破溃等并发症。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绳梯穿刺”,科学规范有计划地对内瘘进行穿刺,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一、什么是绳梯穿刺?
绳梯穿刺就是将穿刺点与上次穿刺点间隔0.5-1cm进针,在完成4-5次穿刺后,再返回到第一次穿刺位置。这种穿刺方法非常考验操作者的操作水平,并且对血管长度有要求,适用于内瘘血管具备足够的有效穿刺长度的患者。
二、绳梯穿刺有什么优势?
绳梯穿刺由于分散了穿刺点避免了短时间内对同一部位血管的损伤,有利于穿刺点血管壁和周围组织的修复愈合,有效减少穿刺口的渗血、弹性增加,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了假性动脉瘤、血栓、感染、破溃等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形成,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
三、平时如何保护我们的内瘘?
(1)每次透析回家后,可以采用红外线灯给内瘘血管进行局部加热照射,时间大约在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这样更有利于内瘘的修复和保养。
(2)内瘘所在的肢体,避免长时间弯曲和受压。
(3)避免内瘘肢体过于负重,避免提拿较重的物品,建议控制在5斤以内较为理想。
(4)在家监测血压时,不可反复采用内瘘肢体测量血压。
(5)尽量避免在内瘘肢体进行打针、抽血。
(6)注意观察内瘘穿刺点的皮肤情况,如有红肿瘀青等,及时联系血液净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