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技术】夯实“针”功夫,练就硬本领——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技术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和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该病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结节的5%~15%,术前精准判断甲状腺结节性质及甲状腺癌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目前诊疗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IMG_256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45岁,体检时发现甲状腺右叶有一个约1.5 cm的结节。结节边界清晰,触感较硬,无明显压痛。后经B超检查发现,甲状腺右叶结节有恶性可能。为了进一步确诊,韩兴华医师团队决定进行细针穿刺活检,根据细针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确诊患者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随后,韩兴华医师团队为患进行了甲状腺右叶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半年复查B超正常,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在可接受范围内,无复发迹象。进一步的随访计划每半年进行一次,以监测复发及转移情况。

IMG_257

    手术采用细针穿刺活检术,通过细针穿刺活检,能够在早期准确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本患者通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预后良好,显示了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手术取得满意效果。

技术介绍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技术是指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利用不同型号的穿刺针对甲状腺结节进行穿刺,获取细胞或组织样本,通过病理学对目标病灶性质进行诊断。文献报道,粗针组织学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为 85.6%,特异度为 71.4%;FNA的诊断准确度可达85%~94%。

IMG_258

    适应症:

    1. 甲状腺结节细针抽吸细胞学(FNA)。

    (1)甲状腺结节最大径>1 cm且同时具有可疑恶性的超声征象或甲状腺结节无明显恶性征象,但患者主观意愿强烈要求穿刺的。

    (2)无明显恶性征象的甲状腺结节在随访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①随访观察过程中显示结节内出现钙化(微钙化、砂砾样钙化或断续的环状钙化等);②需术前明确病理结果;③6个月内结节快速增长(>3 mm),需要活检进一步明确病理性质。

    (3)最大径≤l cm的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有恶性征象且未发现明确的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由医生充分告知的情况下进行密切随访,但是还应结合患者年龄和个人意愿进行综合评估,存在下述情况之一者,可考虑首先选择FNA:①患者本人思想负担重,经诊疗团队综合评估认为有必要穿刺的患者;②随访过程中,出现颈部淋巴结超声影像异常;③童年期有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辐射污染接触史;④有甲状腺癌家族史或甲状腺癌综合征病史;⑤18F-FDG PET显像阳性;⑥伴血清降钙素水平异常升高。

    (4)甲状腺腺体呈弥漫散在分布的钙化灶。

    (5)有必要行进一步甲状腺肿瘤分子检测的患者。

    2. 甲状腺结节粗针组织学活检(CNB)。此方法的适应证与FNA的适应证基本相同,但通常不作为甲状腺相关疾病的首选穿刺方法。只有遇到诊断困难的患者,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CNB进行补充诊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已行2次FNA仍不能明确病理结果的结节,可考虑CNB。

    (2)对于伴有钙化甲状腺结节或颈部淋巴结,CNB相比FNA更具有优势。

    (3)对于FNA结果为意义不明确的滤泡性病变及具有某些恶性肿瘤(如淋巴瘤、髓样癌、未分化癌、转移癌等)临床特征或影像学特征的患者,CNB更具有优势。

    (4)CNB与FNA对于不同最大径结节的诊断效能也同时存在争议。与FNA相比,CNB对最大径为10~15 mm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更佳。而对于最大径<10 mm的结节,FNA的诊断准确性与CN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科普时间

    甲状腺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组织的恶性肿瘤。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形状像蝴蝶,主要功能是产生调节新陈代谢的甲状腺激素。

IMG_259

    早期甲状腺癌通常无明显症状,常在常规体检或影像检查中发现。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颈部肿块或肿胀

    - 嗓音变化,如嘶哑

    - 吞咽困难

    - 颈部疼痛

    - 呼吸困难

    (一)甲状腺癌的常见类型

    1. 乳头状癌(最常见,约占80-85%):通常生长缓慢,预后较好。

    2. 滤泡状癌(约占10-15%):较少见,但也预后较好。

    3. 髓样癌(约占3-4%):源于甲状腺中的C细胞,可以是遗传性的。

    4. 未分化癌(最罕见但最严重,约占1-2%):生长迅速,预后差。

    (二)诊断甲状腺癌的基本步骤

    1. 体格检查:医生检查颈部是否有肿块或异常。

    2. 影像检查:包括超声波、CT或MRI。

    3. 甲状腺功能检测:测量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

    4. 细针穿刺活检:从肿块中取样进行病理检查,以确认癌症类型。

    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根据癌症类型、分期和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而定,主要包括:

    1. 手术:切除部分或全部甲状腺(甲状腺切除术)。

    2. 放射性碘治疗:用于消灭残余的甲状腺组织或癌细胞。

    3. 外部放射治疗:用于治疗手术后残留的癌细胞或复发病例。

    4. 靶向治疗和化疗:主要用于治疗进展性或复发性癌症。

    5. 激素抑制疗法:使用甲状腺激素药物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以减少癌症复发风险。

    甲状腺癌的预后通常较好,尤其是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早期发现和治疗大大提高了生存率。定期随访和监测对于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三)患病因素

    甲状腺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以下几个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1. 辐射暴露:儿童时期暴露于头颈部放射线增加患甲状腺癌的风险。

    2. 遗传因素:家族史中有甲状腺癌或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人风险较高。

    3. 性别和年龄: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甲状腺癌,且多见于30至50岁的成年人。

    4. 碘摄入量:碘过量或不足都可能增加风险。碘是甲状腺功能正常所必需的元素,但不平衡的摄入可能导致甲状腺疾病。

    5. 既往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炎症。

    6. 环境和生活方式:某些环境毒素或饮食习惯可能影响患病风险,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四)预防措施

    虽然无法完全预防甲状腺癌,但以下措施可能降低风险:

    1.避免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尤其是儿童时期。

    2.保持均衡的饮食,确保碘摄入适量。

    3.定期体检,特别是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的人。

    了解甲状腺癌的症状、风险因素和早期检测的重要性,可以帮助及早发现和有效治疗。

科室介绍

    乳腺甲状腺外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乳腺甲状腺疾病诊疗专业学科,2012年成立潍坊西部乳腺医学中心,2018年乳腺甲状腺外科病房独立成科,2020年被国家癌症中心评为“第一批乳腺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中心”,2022年成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规范化诊疗实践中心”。科室拥有优秀的人才储备、一流的设备、先进的技术,病房环境整洁、设施完善、服务周到,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个体化诊疗方案,并全程监控方案的实施及疗效,科室重视乳腺癌及甲状腺癌科普和宣教等公益活动,每年举办“粉红丝带病友联谊会”、“三八妇女节义诊”、患教会等活动,旨在通过心理指导、互动交流、科普宣讲,帮助乳腺疾病、甲状腺疾病患者了解病情,提高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诊治专业化水平、专业规模及学术影响力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科室目前共有医师11名,护理人员12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人,硕士9人,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

    近期科室成功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结题1项,申报“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项目1项,省市级科研项目4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充分体现了“以科研促学术,以学术促发展”的科室质量持续改进理念,不断提升科室的科研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更好的为百姓健康服务。

科室位置:东院区住院1部13楼

科室电话:0536-3567069

门诊位置:

东院区:门诊3楼外科诊区28.29门诊

西院区:门诊2楼外科诊区56门诊(周四)

门诊电话:0536-3567966、0536-3563699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微信订阅号